Logo
Logo Logo

资源联动强根基 文化浸润育新人——记通州区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系列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3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充分挖掘通州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厚植家乡文化教育根基,构建“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 的大教育格局,2025年6月5日,在通州区大运河瓷画艺术馆,主题为“发挥资源优势 厚植家乡文化教育根基”——通州区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系列展示活动,在孩子们灵动翻飞的长龙表演中正式拉开帷幕。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秘书部原主任高付元,通州区教委小教科干部边美洁,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初中部主任马洪志,技活职成部主任刘士东,漷县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郁兆仓、校长胡玉强,漷县中学副校长宋长安,以及通州区各中小学主管大课堂领导、骨干教师和通州区大课堂资源单位负责人,共120余人参加了活动,共探实践育人的新路径。

    第一阶段:地方民俗文化展示

    馆外,舞龙少年们,在铿锵激越的鼓点中舞动长龙,将中华少年的精气神熔铸在龙身的起伏蜿蜒中,让古老的民俗记忆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蓬勃生机;馆内,小志愿者们用童声将民俗文化的历史脉络、地域特色与精神内核娓娓道来,从节气习俗到传统手工艺,从神话传说到生活智慧,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一动一静的场景交织,既让参会者在热烈的舞龙氛围中触摸到传统艺术的动感韵律,又通过沉浸式的文化解读,透过展板与展品的“窗口”,深入理解活动以地域文化为载体、以传承为内核的设计初衷,对活动的整体流程架构与文化传播价值形成更立体、多维、深刻的认知。

    第二阶段:沉浸式主题实践活动展示

    “纸艺传情 家国同心” “窑火溯运河 解码瓷画里的奥秘”“运河畔 点亮龙灯奇趣行”“瓷中书画・运河乡情”“指尖上的大运河——‘码’头小工匠”“运河寻根・姓氏密码”多个特色实践课程,以多维度的视角、全景式的架构,带领学生深入家乡文化的肌理——从指尖工艺到瓷画墨韵,从民俗灯彩到姓氏根系,皆化作触手可及的文化符号,学生不仅深度感知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沉浸式体验中在心中播撒下文化认同的种子,点燃对家乡炽热深沉的情感火炬,让这份热爱如运河水般绵长不息。

    第三阶段:大会总结交流

    漷县中学副校长宋长安以“五育融合 实践赋能 知行合一”为题,分享了学校坚持全过程育人,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补充课堂教学不足,落实全面育人的活动经验介绍;漷县镇中心小学校长胡玉强以“运河润心 乡情筑魂”为题,从以乡土文化为底色,滋养文化自信;以红色精神为纽带,激发家国认同;践行绿色使命,培养行动自觉;培育“有根有智”的时代新人等方面分享学校实践育人的创新经验。

    中心(分院)初中部主任马洪志宣布了新一批区级大课堂资源单位名单,并由小教科干部边美洁为五家基地进行了授牌。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秘书部主任高付元,对通州区大课堂基地建设、课程研发、主题实施中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通州区进一步凝练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充分整合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打造具有示范价值的“新北京经验”。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围绕校内外协同育人,提出整体性规划、系统性设计思路,精准梳理资源类别、优化空间分布,重塑区域实践育人资源布局,构建普适化、特色化、个性化多维联动模式,推动区域实践育人从单点突破迈向整体跃升,全力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

    此次活动不仅为通州区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学校与基地的深度协同中,架起文化传承与人才培育的桥梁,我们将以此为序章,继续以社会大课堂为经纬,织就覆盖全域、贯通全程的育人网络,把“首都经验”转化为创新实践之动力,持续探索育人新模式,推动实践育人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