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Logo

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探索文化润德路径——京粤两地共研师德涵养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23

为深化师德涵养建设的实践探索,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2025年6月4日,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举办了文化涵养师德专题研讨会。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文静,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华文明传播中心主任吕文倩,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项目部主任刘丽娟、研修部副主任夏红;广东省中山市教育与体育局熊宗强,教师发展中心杨巧红;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洁、区教委党建科科长丛光峰、人事科副科长马杰;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副院长谢海明、师训部主任肖月等领导参加会议。北京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刘胡权博士作为专家受邀出席。此外,还有来自广东省中山市、北京市朝阳区及通州区10所实验校的干部教师50余人参加活动。

    第一阶段:参访交流

    来自北师大项目组、广东中山、北京朝阳以及通州实验校的参会人员分别走进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贡院小学、北京育才学校通州分校进行参访交流。各实验校紧扣文化涵养师德主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在参观校园环节,与会人员充分感受着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处处彰显着学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匠心;特色展示活动中,师生共同创作的文化艺术作品展览、别出心裁的经典诵读活动轮番上演,生动诠释了三所实验校对师德的深刻理解与躬身践行;座谈交流中,各校负责人结合办学特色,从课程建设、育人活动、保障机制等多个维度,分享了文化涵养师德的创新举措与实践经验。北师大的专家团队和广东中山市、北京市朝阳区的干部教师给予高度赞誉。

    第二阶段: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会在中心(分院)举行,中心(分院)副院长谢海明主持会议。



    环节一:欢迎致辞

    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在致辞中,热烈欢迎参会嘉宾,并向北师大项目团队及实验校教师致以诚挚的敬意与感谢。孙院长回顾了实验区工作,肯定北师大项目组精准引领下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了副中心教育发展的形势、背景与规划,涵盖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等内容。呼吁专家持续指导,期待各方携手探索文化润德新路径,共同推动副中心教育新生态蓬勃发展。



    环节二:典型案例分享

    通州区民族幼儿园主任张洋、东方小学校长米莹、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校区主任李德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书记夏俊英,以及广东省中山市开发区五小主任潘妍、板芙镇一中副校长韦秋梅,分别围绕师德涵养主题展开案例分享。从“经典润心,幼师共成长共同体”到“以孝亲尊师构建师德新生态”,从东方小学的“五维实践体系”到润泽教育理念下的创新路径,两地代表结合各校特色,展现多元实践成果,为文化涵养师德项目提供丰富实践案例。



    环节三:领导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文静在讲话中,深入阐释师德师风建设内涵,赞誉通州区“同心汇智,研修赋能”理念的实践创新价值。她细致点评六所学校的典型案例,从通州区民族幼儿园的“师幼共生”、东方小学的“成长共同体”,到北京二中通州校区的“云端书院”等,肯定各校将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的特色实践。王院长充分认可各实验校成果,强调要强化经验总结提炼,把实践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案例,并借助北师大专家力量提升文本质量,推动师德建设成果广泛辐射、共享。

    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洁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总结:一是强调文化涵养师德项目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引领,能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塑造有魅力、懂幸福的新时代教师;二是肯定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通过陪伴式、督导式指导,助力实验校形成特色案例;三是赞赏项目促进区域经验交流联动,期待未来扩大覆盖面,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投身通州教育;同时希望北师大持续支持,共同推动通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环节四:微讲座

    北京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刘胡权博士以18篇精选案例为切入点,开展“如何撰写案例”专题培训。从逻辑架构、内容深度、实践关联等维度,系统剖析文本现存问题,将抽象的师德理论与鲜活的学校实践深度融合,深入浅出地阐释文化涵养师德成果的转化方法。培训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为京粤两地实验区教师带来一场学术盛宴。此次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师德建设需强化成果提炼能力,要将一线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传承的典型案例。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搭建了师德建设的交流平台,对推动文化涵养师德建设工作,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未来,在北师大项目引领下,两地实验区将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以文化人、以德育心”的特色发展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