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上午,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室主办,中心(分院)高中部地理学科组与潞河中学承办的“科学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通州区高中地理学科市级研究课暨通优课启动会”在潞河中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科学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具实践性、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地理课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室的高振奋、陈红、翟少洋三位教研员和全市4800余名教师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心(分院)高中地理研修员王锰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潞河中学赵哲嵩、刘晓丹、陆畅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校园叶语——植被与自然环境》《气候塑造万千景、公园守护自然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看美景 学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高三地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三位老师遵循“建立假设、做出预测→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分析论证、形成结论→交流反思、迁移应用的逻辑推理路径,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展现了科学思维与地理课堂的有机融合,为学生营造了真实、开放、探究的学习场域。
潞河中学副校长毛燕宁做了“以突出科学探究思路,提高科学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潞河中学科学教育”的主题汇报。毛校长从科学教育的实践路径、跨学科课程研发、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科学实验教学等方面介绍了潞河中学科学教育的开展情况。
在中心(分院)高中地理研修员王锰老师的主持下,研修员李金霞和焦洋与潞河中学刘珍、运河中学潘晓卉四位老师围绕“科学教育如何深度融入地理教学”展开沙龙研讨:焦洋老师从区域实践角度,提出“以问题启思、以路径探思、以模型成思”的实践路径;刘珍老师立足校本教研,分享了潞河中学在教研支撑、课程重构、课堂转型方面的融合经验;潘晓卉老师以“制作和改进日晷仪模型”为例,呈现了“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实践验证—反思改进”的闭环教学模式;李金霞老师结合“通优课”的“六有”评价标准,对三节研究课中科学素养的落实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室的三位教研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业、精准的点评。三位专家指出,老师们的课例紧扣活动主题,单元整体性强,思维过程清晰,学习评价凸显,在科学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三位专家为通州区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教师们继续探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