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紧密对接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通州区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研效能,实现全域覆盖。2025年11月11日上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办公室主任杨征;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小教科教学主管雷航;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副院长张会清、第五党支部书记徐静、第六党支部负责人刘士东、小学部主任林蕊馨、体美部副主任潘玉红、小学部副主任符辰、教务处副主任龚琪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金万芝;市区学科教研员与通州区各校干部教师代表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参加了现场活动。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17位教师紧扣“五育并举固根基·学科融创探新途”主题,精心呈现了17节展示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劳动、综合实践、体育10个学科。专家与研修员深入教室、实验室及操场,进行了现场听课观摩。
在评课环节中,各位领导和专家聚焦“五育融合”的课堂实践路径,结合现场观摩情况,对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及学习成效进行了精准点评与建设性反馈。高度肯定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并鼓励教师们持续深化对“五育融合”的研究实践,系统总结和推广优秀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整体提升。
大会集中研讨环节,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尹达菲老师主持。
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致辞,对市基教研中心给予通州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并表示通州研修以建设高质量研修体系为目标,以全域教研为方向,实施课程方案与课标落地转化工作。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深耕阳光多彩课程体系,是通州教育一个生动的缩影,从全方位、多角度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汇报。专家走进课堂进行沉浸式教研指导,是市区校三级教研联动的体现。未来要坚持育人导向,实现全域课堂研究,为教师提供精准训练资源与成长路径,在专家引领下实现课程目标在课堂的有效转化,形成三级联动协同共生的新生态。孙院长希望学校课程能辐射更多学科、更多教师,注入更强劲的教研动力。
五育并举学科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果展示:国学诵读《莲之颂》,武术表演《武韵华章》。同学们用精彩的表演,展示他们成长的足迹,是学校“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最生动的成果。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校长金万芝做题为《以学科为基,育全面之人——五育并举背景下学校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的专题汇报。从理念更新、课堂重构、内容调整、路径探索、平台搭建、评价改革、未来愿景七个方面阐释了学校系统推进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的全过程。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的教研组长和部分一线教师开展了“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实践探索”的主题沙龙。老师们从理念转变、教研升级、课堂实践、课后拓展、评价转变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充分展现了学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的落地与生动实践。
北京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顾瑾玉老师指出需要立足学科本位,横向关联重组内容,对接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筑牢共同体意识;北京市语文教研员闫勇老师提出要转变教学观,以课文为例子发展学生思维,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落实五育并举;北京市数学教研员贾福录老师肯定老师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图形,积累经验,发展素养的做法,提出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从课堂实践的角度指出本次活动围绕“五育并举,育人为本”的主题,探讨五育融合在教学中的落实,并结合英语课例指出教学要注重探究和知识运用,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王主任还从教研的角度肯定了通州区基于全域教研,从全要素、全过程和全环节研究教育教学,推动市区校协同育人的做法。
在本次“课改教研行”活动中,丰富的课例展示、深入的研讨交流以及全面的专题汇报,清晰勾勒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为区域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与宝贵经验。以此为新契机,通州教育将持续推进全域教研体系建设,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深度转型与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以卓越的教育成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