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Logo

通州区第二届中小学“通优课”展示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5-09-30


通州区第二届中小学“通优课”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自2024年9月正式启动,推进改课提升行动和教学主张提升行动,经历校、片、区三级展评,覆盖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科学、初中语文、初中道德与法治、初中物理六个学科。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了区域教育研修新品牌。

8656656da039323c1625dfeb70606f4d.jpg




“通优课”是实施《北京市通州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健全全域研修体系的重要抓手,是落实“一地一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通州实践。为了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2025年9月28日,通州区第二届中小学“通优课”展示交流会在北京学校举办。此次会议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办,北京学校承办。会上集中展示了通州区在完善课堂教学机制改革团队研修模式方面的成果,并对“通优课”课堂教学展评获奖教师代表进行表彰。会议由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副院长李凯主持。

31302ca86e865cfcb358f4d21b1e8ee1.jpg

参会人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詹伟华,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树华、小教科科长翟柳英,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副院长张会清、副院长李凯、第一党支部书记梁刚,北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校长刘小惠、副校长程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徐良云。

92402b588d6eeb42be8c347917e5e838.jpg

通州区中小学教学主管干部,第二届“通优课”展评学科相关教师代表,中心(分院)研修员现场参会。各中小学校校长、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各学科教师代表,京津冀、通武廊、内蒙古等地区学校干部教师代表线上参会。




教学观摩

北京学校李苑溶、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梁婧、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张欣宇、通州区次渠中学王祎晴、通州区永乐店中学周雅琦、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李雯分别展示小学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小学科学《我们的呼吸》、初中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初中物理《生活小秘“密”》、初中道德与法治《参与民主生活》现场教学。

9b9f3da5656253f6cee4ffc32a400319.jpg




领导致辞


北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校长

刘小惠

“通优课”不仅为学校搭建了互学互鉴的高位平台,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双减”实践,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学校积极组织教师深度参与“通优课”活动,将其视为锤炼队伍深化课改的重要契机。学校带着干部教师参与两届“通优课”,越来越感觉“通优课”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蕴。教育之道,“成于志,作于细,贵在行”。希望以“通优课”为契机,凝聚智慧,汇聚合力,共同绘制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10f69700d6e88a8739bc3e4b0c6d34cf.jpg




区域报告


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

《第二届“通优课”课堂教学展评工作报告》

从“通优课”的背景出发,阐述“通优课”是在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北京市全域教研的政策背景区域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师队伍素质等实践背景下提出,落实“四个引领”“四个服务”“四个提高”

7b72709a5f10f9120c3d2f6a2404d4a8.jpg

“通优课”推进机制遵循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成果导向。主线聚焦三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提升,更多教师群体发展高度关注;坚持三原则:落实课堂有效教学,从改课走向课改,人人上好课;三路径落实:标准引领——落实通优课“六有”评价指标体系,两大提升行动——改课提升和学科教学主张提升,三级六步——展评促进三级研修提质。

实践推进中,经历了三阶段展评,校级展评:我上一节有效教学课;片级展评:我破解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方法;区级展评:我校学科教学主张。完成了双线并进、融合互促的改课提升行动和教学主张提升行动。在不断研究与实践中,“六有”评价体系枝繁叶茂,两大提升行动引领研修提质,人人上好课推动全域全员多主体共同成长。

未来,“通优课”将在基础教育阶段全学段全学科推进;增强AI循证课堂,运用智慧+教学研评平台建设“通优课”课例资源库,精准服务区域研修;讲好全域教研“通优课”成长故事。




颁奖仪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詹伟华,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树华、小教科科长翟柳英为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978dfbb22cd5f4f8334c4f6ab3451c6c.jpg
7d2d2c0c7f722684ff874e69135ccedd.jpg
a4c9a99ac918649ab3e93e8bc67777dc.jpg




改课提升行动交流


中心(分院)初中研修部理化生学科组《区域改课提升行动工作报告》

中心(分院)初中研修部物理研修员周孟男代表小学、初中两学段六个学科作改课提升工作报告。全面梳理聚焦学科关键问题改课提升全过程。各学科开展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场域+以系统教研为引擎+以学生受益为旨归的持续性专业实践,通过两轮改课,赋能教师成就教师,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夯实基础培育文化,孵化范式区域引领。

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汇报改课研修具体做法。依托“六有”标准,聚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开展“三改四法三教研”渐进式改课实践,即改教育价值、改教学设计、改教学行为,目标导航、精准诊断、思维支架、证据迭代,校本教研、片级教研、教研共同体。实现传统教研模式转型,教研新生态兴起,研修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ffde237e6cfae5c0362cd5a28f043884.jpg


中心(分院)小学研修部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片级团队研修经验分享

中心(分院)小学研修部道德与法治学科研修员聂满欣和高洁带领“通优课”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七片分享片级团队改课研修活动。片级展评研讨中逐步聚焦共同问题,从校本独研走向片区共研。基于“六有”标准,实施同课异构比优化,从“一校一案”的深耕到“一课多解”的共创;视频切片精准剖析,用证据“看见”课堂,以靶向精进教学;说课答辩反思提升,以逻辑穿透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结合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再成长。结合新课标,就“六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学习。探索从片区研修到校本研修的小循环,开展校本教研新实践。共同体教研实现从“赋能个人”到“繁荣生态”。以片级改课为钥,变单向输出为协同共生,变经验驱动为问题导向,变零散活动为体系建构,成功破解集团教研困局。

97d9a3d2ee9bea980d290e20572a314b.jpg




主张提升行动交流


中心(分院)教科研部副主任任智茹《区域学科教学主张提升行动工作报告》

“通优课”展评中开展片级和区级两轮教学主张提升行动。以学校学科教学主张评价标准为准绳,遵循“课例分析(深挖亮点 精选主题)——逻辑思辨(文本结构 逻辑主线)——团队研讨(追问本质 从学科到学科教学)——价值拷问(主张与实践一致回顾来路)”行动主线,教研与科研双线共进校片区三级融合实现互学共进。形成了区、片、校共研学科教主张,融合提质的氛围;多所学校多个学科凝练出多个学科教学主张;形成了多个学科课堂教学的学校工作坊。

f5e497bd1f6c0a73f78d730f4436496d.jpg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王芳《学校学科教学主张分享》

小学科学“问真”教学主张呼应科学本质与科学教学价值,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问真”教学以好奇为起点,激活探究欲望,以真实为锚点,夯实探究基础,以进阶为目标,完善探究路径;组织上以协同为核心,激活课堂参与,以适配为原则,保障探究开展,以冲突为关键,激发探究兴趣。“问真”让科学课堂成为点燃好奇鼓励质疑滋养思维的土壤。

20c0b5b59fa3af21ff16b9e08aa14794.jpg




领导讲话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 詹伟华

 “通优课”具备“四有、四深、四真、四新”的特点,即:有内涵、有组织、有标准、有路径;深扎根、深研究、深思考、深影响;真情境、真问题、真实践、真提升;新模式、新观念、新方式、新成果。未来要在打造教育新品牌深耕专题研究跨区域协同教研三个方面着力。

45894ad23c0ee35158305be7da170536.jpg


通州区教委副主任 付树华

 “通优课”目标越来越具体,思路越来越清晰,抓手越来越实。同时提出 “通优课”要继续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六有”课堂标准应常态化落实到每一节课;聚焦锻造高素质育人队伍,为教师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持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做到人人上好课。

2c402274c0e2283d4066bb1c07d57125.jpg




“通优课”是推动副中心教育扩优强校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构建了通州研修范式的新场域,探索了副中心研修实施的新路径,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新实践

 本次展示交流会后,通州区台湖学校、通州区中山街小学、通州区运河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通州区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北京市第五中学通州校区等学校将依次进行“通优课”课堂教学展评学校工作坊系列展示。

参会感言

通州区台湖学校

刘依霖

这次“通优课”展示交流活动,以一堂堂生动的课、一场场深刻的报告,照见了“通优课”推动区域课改的底层逻辑。孙院长的解读让我真切体会到,“通优课”不仅是一套方法,更是一个赋能系统,它为每位教师创造了真实的参与感和成长路径。蒙太奇式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片区改课实践回顾”,将教学打磨历程生动再现,令我感触颇深。我认识到,“通优课”远不止于一场教学评比,它更是一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变革。它将宏大的课改理念切实转化为每一堂课的有效教学和每一场真实教研的发生,真正实现了“同心汇智,研修赋能”。让作为教师的我们,对通过“改课”实现“课改”信念更加坚定,对上好每一堂课更有信心。

通州区张家湾镇中心小学

高广海

在这次大会上,我现场观摩了此届“通优课”的优秀课,聆听了区级工作报告,也学习了片级教研共同体的研讨活动。从中体会最深的就是,“通优课”在两大提升行动过程中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采用课堂教学行为观察、AI分析等研究手段,改变了以往凭经验开展教研的模式,使改课方向更加明确,方法更加切实,效果更加显著。在以后的自我课后反思和教研组教研中,我们应该重视研究方法的选择,强化证据意识、数据意识、成果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切实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